我的集购网
掌上集购网

掌上集购网

集购网客户端

客服服务
交易时间:工作日 9:00-17:00
您好,欢迎来到农产品集购网!

生猪产业链调研纪要汇总

2019-01-17

0评论

分享给朋友:

【20190116:新五丰调研纪要】


调研小结:湖南地区非洲猪瘟疫情发生频率相对不高、瞒报现象或较少。但禁运政策仍导致猪价低迷、养户观望,湖南产能整体仍有去化。近两年,公司通过猪场改造、租赁猪场等形式,实现了“公司+农户”模式的扩张,预计2018、2019年出栏量分别约70万头、80-100万头。


调研纪要:1. 湖南生猪养殖产业链情况


1)非洲猪瘟疫情:2018年10月23日湖南首次爆发,到目前为止,总共爆发了7起病例。整体来说,湖南的疫情发生频率相对不高,瞒报现象(估计)不多。因为湖南这边对非洲猪瘟的管控非常严格,还因为处理不积极处置了30多个干部。


2)禁运政策:湖南地方政府的做法可能比政策要求更为严格。目前禁运政策虽然放开,地方政府还是非常谨慎,实际生猪流通并没有显著恢复。现在湖南理论上虽然解禁了,但是实际上活猪还是不能往外调。


3)生猪行业去产能情况:非洲猪瘟对所有猪场都有一些影响,整体还是在去化。几轮周期下来,加上有非洲猪瘟的疫情风险,农户的恐慌还是大一些。大家对猪价什么时候上涨,还是没有很乐观。估计湖南地区是有去产能的,但是具体幅度不清楚。仔猪价格高的原因主要系:湖南不产粮、且丘陵地带不方便发展大规模猪场,加上禁运导致仔猪供给减少。


4)疫情对消费的影响:刚刚发生的时候是有一点影响。过了没多久,就又恢复了,因为猪肉对于汉族来说,还是比较传统的消费肉类。


2. 公司情况


1)生猪养殖业务


规模:2018年前三季度50万头、预计全年70万头、基本符合年初预期。计划2019年至少要保持2018年的增速(已经考虑了非洲猪瘟的影响)。2018年年末的能繁母猪存栏约3-5万头(2017年年底为2-3万头)。


模式:公司有两种模式,公司+农户,自繁自养一体化。公司+农户的发展速度更快一些,目前出栏量占比约2/3以上。公司主要是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做扩张:1)仔猪供应,以往依赖自有母猪场供应,随着规模扩张,有1/3仔猪依赖外购;现在逐渐将一些自繁自养的肥猪厂改成母猪场,来支持公司+农户模式的发展,相应的,公司自繁自养模式的出栏量是下降了;2)猪舍:采取轻资产模式,一种是农户代养,平均规模较小、约400-600头,一种是租赁猪场,发展母猪场和5000-1万头的肥猪厂。


产能布局:主要在湖南


成本:自繁自养模式的约12.5-13元/公斤,因为供港澳、相关费用成本更高;公司+农户模式的成本低一些。

代养费:因为生猪、饲料都是公司所有、不发生转移,农户只负责代养、与市场风险脱钩,所以代养费大概150-200,当指标特别好的时候,可以达到240-250元。


扑杀补贴:目前公司猪场没有非洲猪瘟疫情。如果发生了非洲猪瘟的话,因为猪是新五丰的,扑杀的补贴应大概该是给公司的。


PSY:实实在在的是21-22,增长比较缓慢,公司用的是美系猪。其他公司用法系猪和丹麦猪,PSY更高一些。


2)屠宰业务


规模:70万头/班的产能。上半年日屠宰量1400-1600头,非洲猪瘟之后,日屠宰量不均匀,好的时候1200-1300头/日,差的时候几百头/日。


盈利:屠宰费的收费标准是商务部已经规定了的(原来是35元/头,现在大概40-50元/头),利润比较薄。2016-2017年屠宰业务是亏损的,主要系资金利息、折旧等因素的影响。2018年上半年,屠宰业务开始盈利。

屠宰牌照:湖南这边是很难拿的,有数量限制。有的地方只会给一张屠宰牌。主要是为了控制私屠滥宰。A类牌照每年不需要缴费,但是需要年审。


屠宰成本:私屠滥宰基本没什么成本。公司的屠宰成本没有单独核算。


公司的生猪规模和屠宰规模没有匹配的原因:销猪比销肉容易,另外生猪运输有一定限制。


冻肉:冻肉的消费量在国内的占比其实还是挺大的,餐厅之类的都是用的冻肉。冻肉保质期大概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走私肉也有保存几年的。


3)受非洲猪瘟的影响


-供港澳运输费用提高:公司成立以来就是承接了中国粮油集团供港澳的业务,之前供港澳都是运活猪。出了疫情后,海关停了1个月,后来海关指定了一条路线,给新五丰开了一条绿色通道。每年12-16万头供港澳。运过去需要检验检疫,湖南是全检,打封条,头头检。检疫的成本是国家的动检来检,不需要公司承担。对公司的成本影响主要是运费,原本高速是有绿色通道,费用更低。


-生猪出栏计划略受影响:非洲猪瘟的调运政策就导致公司+农户的模式下,有些仔猪调不过去,肥猪调不出来。公司在扩张上也会更加的谨慎。


-猪场管理更趋严格:猪场的员工原来是排休轮休,非洲猪瘟以后,基本就是员工都没有出过猪场。家人也进不去,理发也是师傅在外面消毒清洗之后再进去、而不让员工出去。车辆洗消非常严格。


-隐性的成本提高:产区的价格下降、生猪被动压栏,造成一些隐性的成本。


-出栏体重短期被动提高:新五丰的出栏体重,一般在115公斤(因为供港澳),现在被动压栏,大概125公斤左右的水平。


-公司的屠宰业务收不到猪


-白条销售范围变窄:以前公司是A类白条、可以全国流通,非洲猪瘟之后,卖肉范围就收窄了,受到了限制。


3. 猪价判断


近期湖南猪价的下行主要系压栏生猪抛售、腌腊结束。目前公司对猪价的判断还是比较保守,觉得非洲猪瘟还是会持续一段时间。具体价格难以判断,主要还是看政策的情况,时间的长度、政策的力度,等等。


【20190116:大北农湖南分公司调研纪要】


调研小结:非洲猪瘟对湖南的生猪产能影响主要在禁运政策、和散户心理两方面。从饲料应收款回收情况、养殖户贷款增长等迹象来看,2018年湖南养户的现金流有恶化趋势,但尚未达到2014年的水平。估计湖南地区生猪产能略有去化,但幅度较低。


调研纪要:1. 湖南生猪养殖产业链情况


1)非洲猪瘟疫情:湖南规模比较大的疫情案例,就是惠生牧业那一起。湖南坊间也有一些疑似案例,但是不多。东北、江苏、安徽和河南疫情比较严重。


2)疫情对补栏的影响:a)节奏:前一阵子高速路口的消毒点、拦路都很严格,常德那边就都很紧张。最近就没有那么严格了。b)时长:在湖南解禁之前,补栏都是受影响的,持续时间大概3个月。最近补栏还是挺积极的,都看好19年4月以后的猪价会暴涨。c)主体:小散户对于非洲猪瘟疫情比较担心,因为防控没有大猪场做得好。另外,散户卖猪也难,消毒安全也很难做。小散户的担心程度肯定比大企业高。


3)产能去化情况:中小型散户对于东北等地的去产能情况是不太了解的,对于猪价是缺乏判断的。只有大型企业具备信息优势,对猪价比较乐观。所以,估计整体还是去产能的。


2. 公司情况


1)饲料销售业务


市场容量:湖南省饲料总量从2017年的1100万吨提高到了1300万吨+以上,其中猪料应该也是增长的。


2018年销量增速:从6月份开始结束徘徊,公司的猪料销量一直都是同比增长的。2018年,湖南区猪料销量同比增长7-8%,增长量约1万吨。增长主要来自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其中,四季度的猪料销量增速是比三季度提高的,12月达到2.4万吨,去年同期是2万吨,原因在于前期开发了一些大的客户之后,后面会有一些自然的增长;另外,湖南有养年猪的习惯,猪养到后期的使用量会高一些。


2018年销售结构:教槽料同比增长8%,保育料10+%,母猪配合料增长了20+%,预混料下降了26%,浓缩料下降了16%。总的来说,预混料下降、配合料增长。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尤其黑龙江明水疫情后,很多规模场开始担心疫情,会从预混料转向配合料。


饲料账期:2018年年底,公司已经回收了70%的应收款,去年大概80%。近两年,公司压缩了自己的放款,协助经销商/直销猪场去做一些融资。18年协助客户融资超过了6000万,省农业信用担保公司来做担保(基准利率上浮20%,6.22%的利率)。公司从17年开始做这种业务。不过这种担保对猪场的要求比较高(500头肥猪存栏规模以上)。这也是公司饲料销量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这个钱拿到之后,只能拿来买公司的饲料。


客户构成:湖南这边,直销规模户占大北农的饲料销量的70%以上。如果算上经销商的话,规模户的销量占公司湖南区域的比例应该在80%以上。


业绩目标:湖南区域2018年当时定的目标没有完成,报的是6000万,完成了5000万,主要是销量不达预期,预混料和浓缩料下降得比较厉害。2019年的销售目标完成34万吨销量,利润6000万。考虑到非洲猪瘟或许会导致生猪存栏大量减少,公司觉得饲料销售的压力还是比较大。


2)生猪养殖业务


区域划分:大北农的养猪分了几个区域,华南包括云南、贵州、湖南等省份。


当前进展:大北农在华南区域的养猪起步比较慢,目前还是在投入期,华南区域的生猪产能释放要在2019年下半年和2020年。大北农在湖南有5000头存栏母猪,明年也就是10+万头。贵州那边,也在开建,明年4月份可以进母猪,出肥猪还不多。云南那边也是在开始建设。广东广西也不多。华南区域进展较慢的原因主要系:a)土地比较难拿,没有北方那么大片的土地;b)环保严格。


资金来源:集团出资40+%,其他就是高管等股份所有人自筹的,另外还有一些政府合作项目会有相应配套资金。尤其是贵州那边,政府资金比较多。公司基本都是去一些有政府支持的地区投资养猪。猪场建设好之后,政府的钱再到位。


【20190115:唐人神调研纪要】

 

调研小结:湖南地区疫情相对较不严重,但禁运政策仍对产能造成一定影响,具体幅度未知。受非洲猪瘟背景下的禁运影响,公司的2019-2020年出栏量下修至120-130万头,300万头以下。公司对2019年的生猪均价预计在14元/公斤。


调研纪要1. 湖南生猪养殖产业链情况

   

1)非洲猪瘟疫情:北方比南方严重,与地理条件有关。整个华北、华东都是平原,南方相对是丘陵地带,场和场之间的天然屏障相对好一点,所以四川就没什么事,贵州很快就得到了控制,湖南这边,疫情引起的扑杀和损失是不太大的。

   

2)禁运政策:之前禁运没放开的时候,很多地区的猪价就很低。最近禁运的放开后,猪基本都订完了。

   

3)生猪行业去产能情况:根据公司的了解,东三省和华东的母猪去化幅度大概40%,原因主要系扑杀、禁运导致难以补栏。考虑到全国封锁时长约4-5个月,补栏量萎缩了50%,公司估计对产能的影响幅度约12%。预计2019年,随着生猪禁运的放开,200头以下的散户补栏积极性不高,但是5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会开始补栏,猪场会通过被饲料厂注资、收购、租赁等形式来恢复生产。预计2019年母猪存栏的下降比例不会特别大。当前猪场的资金情况较2014年要好一点,尤其自繁自养猪场仍然有一定的资金实力。

   

2. 公司情况

   

1)饲料业务


2018年销量:饲料总销量460-500万吨,猪料200-250万吨(内销30万吨),禽料200-250万吨,水产料增长49%。本部就是280万吨,增长3%(增长主要来源于内销,外销量打平),和美204万吨。本部猪料占比70%。和美那边猪料约10-20%。猪料的吨盈利大概大几十元/吨。禽料的吨盈利大概小几十元/吨。


2018年增速变化:非洲猪瘟发生后,公司的饲料销量增速开始下滑。在非瘟之前,整个上半年的增速有6-7%左右。非瘟+环保双方面的压力下,下半年的饲料销售开始呈现下降,尤其11月底开始,不过这中间也有年底集中出栏的因素在,所以11-12月出现了环比12%的下跌。


2019年销量目标:目标15%的销量增长。不过,饲料的考核还是以利润为主。


长期定位:饲料业务每年为公司提供4个亿的现金流,2.5-3个亿的利润,未来公司还是不会放弃饲料业务,会继续扎扎实实的把饲料业务做好。长期1000万吨的饲料销量目标没有变化。

   

2)生猪业务


规模:2018年70万头,2019年120-130万头(原为160万头),2020年300万头(未来或会下调)。目前公司加上龙华的基础母猪大概8万头。


销量调整的原因:2018年主要系龙华农牧那边有些仔猪销售不畅,主要是四季度;龙华农牧在2018年的销量中三分之二是仔猪、三分之一是肥猪,有一点点母猪。2019=2020年的下调主要系1)非洲猪瘟、2)外购仔猪量减少所致。


产能分布:在河北大名已经建成了1+5模式的猪场,湖南有个种猪场,下一步在甘肃天水要建一个核心种猪场。另外,在河北会配套建设相应的饲料厂和屠宰场。所谓1+5模式,就是1个万头母猪场,周边配套3-4个地方分散育肥。


养殖成本:18年大概12.5-13元/公斤(本部的综合成本),这两个月会高一点。公司的成本优势在种猪优势,PSY可达27,但是饲料成本较高,主要系之前饲料产品主要是卖给中小养殖户、分段不如温氏牧原等精细。2019年的目标是成本进一步下降。

   

3. 猪价判断


趋势:一般春节前后猪价都是不好的,下半年猪价肯定会抬头。一般冬季病情高发,猪场的存活率是最低的,而这批猪一般是6-7月上市,所以每年的7月猪价都是比较高的。


均价:预计全年均价7元/斤。


【20190109:新希望河南分公司调研纪要】

 

调研小结:估计河南整体的母猪产能去化幅度约8-15%(公司调研判断去化幅度约30%)。其中,散户产能去化幅度在30%以上、中小型规模场产能去化幅度在0-5%,大型及超大型规模场由于仔猪销售不畅、被动转而育肥、规模扩张速度相应显著放缓。农业部的生猪调运新规落地仍需时间,生猪流通目前未见实质性放松。


调研纪要:1. 河南饲料行业


1)整体规模:约1000万吨以上,其中猪料占50%以上。近两年呈萎缩态势,主要系环保的压力导致养殖量下降所致。


2)主要龙头:最大的是牧原(自用,17年约90万吨规模),其次是正大(17年约50万吨),新希望(30+万吨)


3)客户构成:河南这边纯育肥的养户占60%,自繁自养、有母猪的养户占40%(占比较其他省份高)。


2. 公司情况


1)饲料业务:2017年饲料业务亏了700-800万,2018年1-11月亏损收窄。今年减亏主要系人员的调整带来的改善。


销售规模:2018年1-11月45-50万吨,其中猪料15-20万吨,禽料20-25万吨,水产+反刍+其他料合计1-5万吨。


销售渠道:70%以上经销,25-30%直销。80%饲料销量供给了1000头以下养殖户。


历史情况:经营情况最好的是2012年,当时卖了120万吨。之后逐年呈现断崖式下降。主要原因是在下游客户由经销商向规模主体转型的过程中,公司的转型不够。例如,以前是散养户的话,对数据的敏感性(养殖效果等等)都不强。现在大规模主体,对数据非常理性。又例如,现在要往规模化主体去做的话,很多服务的工作饲料企业都要承担起来了。


近期情况:公司感觉2018年的饲料销售受非洲猪瘟的影响不大,但是2019年1月起,由于疫情趋于严重,饲料呈现了下降趋势。12月猪料销量1.5-1.8万吨,环比下降3-5%,同比增长3%;其中教保乳猪料同比下降30%,母猪料同比下降2.5%,环比下降。1月份截至目前,保育料同比下降34%,主要系养户不敢补栏造成;母猪料同比下降约3%;


未来规划:自2018年起销量复合增速20%,利润复合增速115%。目标2022年猪料销量做到50万吨,禽料34万吨,整体规模100万吨。


2)生猪业务:新希望在河南总存栏大概4万多头,母猪2000多头,以外购仔猪为主。另外找了两块地,都是7000头母猪的,但是这种形式下,估计建设节奏会放缓。


3. 非洲猪瘟疫情


1)严重度:河南这边的疫情,是从北往南越来越严重的。


2)农业部新政影响:政策落地还是需要时间,目前各个高速站都需要批条,生猪出省还是比较难。


3)养户影响:当前现金流很差。前期赚的钱都拿去再做了固定资产投资。很多大公司仔猪卖不出去,就得租场自己养,现金流就不太够。现在饲料企业的赊销、保理公司的放贷都明显更为谨慎了。


4. 后市展望


1)去产能现状:河南这边有强制让母猪流产以降低疫病风险、但是保留空怀母猪,赌19年的行情;但是,母猪的淘汰量还是明显比正常水平提高了。公司通过跟河南多个养殖大厂的沟通中推测判断,母猪存栏和去年同比下降了30%。


2)猪价判断:19年5月是一个节点,后面猪价可能会很高。其中,疫情省的猪价预计还是会弱一些,主要担心需求。


【20190108:牧原股份调研纪要】


调研小结:12月出栏均重下降主要系销售的季节性所致。18Q4成本受益于摊销减少而有所下降。预计2019年成本依旧低位、出栏量增长35%-45%至1500-1600万头。行业去产能持续,周期反转可期,当前公司头均市值仍在低位,维持买入评级,继续积极推荐。


调研纪要:


1. 近期数据解读


1)12月出栏均重下降:属于销售的季节性。春节前一般会提前做一些销售上的安排,所以12月和1月的体重会相对低一些。


2)18Q4盈利构成:补贴1个多亿(包括母猪补贴,无害化补贴等),其他属于生猪销售盈利。


3)18Q4成本:较前三季度有所下降,降幅在0.1元/公斤左右。主要系出栏量增长导致摊销减少。


4)2018年出栏量:低于预期主要系仔猪量少了20-30万头、出栏变慢、东北产能调整。2018年出栏分布:河南最多,湖北近10%,山东近5%,山西约3%,内蒙约3%。内蒙那边虽然产能比较大,但是实际上产能利用率没有那么大。


2. 非洲猪瘟疫情影响


1)公司应对:饲料车不让进场,对猪场做空气过滤的改造,等等措施,在2019年上半年逐渐去做。相应投资约几十块/头,对成本的影响不高于10元/头。


2)政策变化:政策是更积极合理了,但是实际执行上很多人不敢做。目前没有感觉到实质性的变化。很多事情还要和地方政府去具体沟通。


3)补栏影响:一方面,河南这边小户没钱补(没有有效的融资渠道),另一方面,引种还是存在困难。仔猪价格其实就说明补栏意愿不强。


4)辽宁的生猪产能:有调研数据显示,能繁母猪下降了30+%,后备下降了50%。公司感觉能繁应该下降了20-30%的幅度。


5)淘汰母猪的量不太高:主要系运输的限制所致。原来外省的猪都会过来杀,现在只能杀本省的淘汰母猪。规定退役种猪不能做成白条,只能做分割。之前有很多外省的屠宰场没有淘汰母猪的屠宰分割能力。


3. 公司中期规划


1)规模扩张:

2019年1500-1600万头,仔猪占比8-10%,主要变量是跨省调运和猪价。2020年出栏量现在不好说。

2018年年底形成的产能大概有2100万头左右,包含合作社。

2018三季度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增速较低的原因主要系后备母猪的占比下降。

能繁母猪大概72万头,其中四季度增长速度比较慢,主要系涉及到母猪场的一些改造计划。


2)投资计划:5月之前都不会有什么大的开支。如果非公开发行顺利的话,2019年资本开支会比2018年多一些。主要用于固定资产投资,母猪更换。


3)屠宰延伸:2019年应该会有1-2个项目开工。至少100万头以上的屠宰量,具体取决于土地。投资约1亿以上。优先在南阳和周口建厂。相比于传统屠宰企业,牧原的优势在于收购半径低、运输费用低、屠宰开工率高。一头猪的正常屠宰利润是10-20元,如果一头猪可以节约1-2元的运费,那么利润就可以比较高了。


4. 其他

2019年行情判断:上半年不太好说,5-6月之后会好一些。


【20181228:生猪龙头调研の国内TOP 5生猪养殖企业之一】


调研小结:我国猪肉产业链碎片化、人口密度大、流动性高,叠加非洲猪瘟存活期长、传播源多样,导致非洲猪瘟在我国传播迅速、防控困难。非洲猪瘟短期难以根除,只能减缓蔓延速度。

   

非洲猪瘟或导致:1)生猪养殖规模的萎缩:乌克兰在发生非洲猪瘟后,规模减少了1/4;2)检疫成本的提高:估计约10-50元/头。

   

不同企业面对非洲猪瘟的风险主要取决于其对防控体系的执行。公司的检疫防控严格、且在猪场建设初期就已有针对非洲猪瘟的相关防控,预计未来仍将保持规模扩张:预计2018年300+万头,2019年估计500-600万头,2020年接近1000万头。


调研纪要:非洲猪瘟疫情及政策


1.非洲猪瘟现状:多点同时并发,说明这个病已经大面积爆发了。


我国特殊国情导致非洲猪瘟疫情传播迅速:非洲猪瘟在欧洲用了30年的时间,才从最南端传播到到最北边,大概3000多公里。中国的传播就快很多,3个月都不到。原因在于,虽然非洲猪瘟病毒只能通过接触性传染,但是其存活期特别长(在冷冻肉里可以存活1000天、在鲜肉里可以存活100天),而国内的猪肉产业链条长、碎片化、人口密度大、流动性高,导致非洲猪瘟在我国传播迅速。公司现在很担心病毒在土壤里的存活时间,如果超过5个月的话,那就可能会通过玉米、饲料来传播。


传播源:1)屠宰场:一方面通过运输的车向上游养殖场传播,另一个方向是农贸市场、餐馆,进入千家万户;所以大家会发现泔水养猪是个重点。2)饲料厂:原料的运输车辆会去到很多地方。


2.非洲猪瘟的防控:非洲猪瘟在中国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可能根除,只能减缓蔓延的势头。按照现在的技术水平,保守估计,5年之内见不到非洲猪瘟的疫苗。


他国经验:以乌克兰为例。乌克兰采取的是农场化、规模化的养殖,人口密度小、流动性低,产业集中度也高。但是从非洲猪瘟发生以来,乌克兰的生猪养殖规模由十年前的800万头减少至600万头。


检疫成本:估计未来一头猪增加30-50块的检疫成本(按100元的检测成本,30%的检测率来估算),包括给国家的种猪检疫成本、仔猪的调运检疫成本(30%检测率)、肥猪的检测、加上洗消、生物安全上的投资,不包括企业投入的设备等等。如果做快检的话,成本可能更低一些,大概十几块钱。


3.国家防控政策的影响:产销区的高价差,会导致产区的产能出现问题,被疫情、政策双杀。销区又没有那么多资源来增加产能。如果国家判断失误的话,政策本身造成的影响可能和疫情同样严重。农业部的新规定,短期可以缓解产销区的价差,但是疫情快速蔓延之后,很可能地方政府就会采取类似非典时期的地方保护措施。


4.非洲猪瘟对猪肉消费的影响:短期对猪肉消费略有抑制,主要表现在:1)压库存抑制了消费,属于短期内供需的扭曲,未来半年内估计会随着禁运的放开而消化,2)老百姓还是存在一定的恐慌心理。消费者的基本心理,自我保护意识强。4)替代品选择太多。最近牛羊肉鸡肉海鲜的价格都在上扬。


5.企业面对非洲猪瘟的风险对比:温氏有财力,可以快速的去补上防控体系。牧原的优势是点比较少,管理上比较容易改进,可以快速的收紧风险敞口。现在的问题是每一家都可以快速的把体系建立起来,但是执行层面上,会各有差异。


公司的中国区生猪养殖业务


1.生猪出栏量:预计2018年300+万头,2019年估计500-600万头,2020年接近1000万头。


2018年的扩张速度较年初估计有所放缓的原因:有些基建受到环保的影响,所以出栏量略受一些影响。主要是南方主产区、水系发达区域。


2.产业链模式:未来目标是实现全封闭式运行,饲料-养殖-屠宰-食品一体化。现在的300+万头中有80%是达到了全封闭,没完成的20%主要是有一些老种猪场没有完成全封闭。


3.检疫管理严格:XX公司的车辆都是自有的,全部可以跟踪和管理。车辆在不同的猪场之间都是要反复洗消、高温双方面消毒。


4.养殖成本:现在的综合成本大概13元/公斤以下。新建的商业化生产体系猪场可以做到10元/公斤以下的成本,成本的节约主要通过物流成本的减少、运输损耗死亡率的下降、减少猪的应激等方式来降低。现在公司对于成本的考核主要是围绕着每头母猪生产的猪肉来的。下一步屠宰场起来了的话、公司对于成本的计算就要算到可食的部分(带骨头、但是不带粪便等)。再下一步按照各个产品的价格来计算、反过来引导育种、导致猪的生产效率提升。


【20181228:生猪龙头调研の新希望】


调研小结:非洲猪瘟疫情实际发生情况或较官方数据更为严重。农业部的新政短期或平缓地区差价,但长期难阻周期反转;公司有望受益于种猪及仔猪的调运恢复。

 

公司的生猪养殖业务具备高增长、巧布局、低成本三大优势:1)出栏量:2019年有望增长40%至350万头,2020年有望增长130%-180%至800-1000万头。2)产能布局:以销区为主;3)低成本:扣除留给饲料部门的利润后,成本接近温氏、与牧原还有一点差距。


调研纪要:生猪业务


1.非洲猪瘟疫情及政策


疫情通报:本身冬季就是病情高发期。


农业部新规对行业及公司的影响:1)行业:之前是形成了一个割裂的市场,有的(地区)是种猪调不过去、有的(地区)缺仔猪。新的政策出台后,对肥猪的调运也有所松动,估计猪价的地区差价会逐渐拉平。但是,仍然看好长周期,一方面补产能没那么快,另一方面,车辆调运、疫情等会限制补栏。2)公司:在新规之前,由于限运政策执行得非常严,种猪和仔猪也不让运,受此影响,公司的核心种猪对母猪场的调运延后了1-2个月。公司的核心种猪养殖区域有3个,分别位于山东、四川、陕西的本香。


2.行业去产能情况


去产能的幅度:公司发动养猪单元、饲料业务单元的人员走访了10+个省的客户(主要是偏中小型养殖户),平均算下来母猪的产能同比去化了10%。


3.公司产能布局及扩张计划


出栏量增长计划:2017年,包含内销240万头,剔除内销190万头;2018年,包含内销300-310万头,剔除内销250-260万头;2019年目标是350-360万头;2020年目标800-1000万头;2021年1500-1800万头;2022年冲击2500万头。


当前产能建设进度:1)截至10月中旬,正在运营的项目对应的产能是350-400万头,可能没有满产、或者刚进猪,足够覆盖明年的出栏量。2)目前在建的项目对应的产能是350-400万头,合计约700-800万头,估计明后年竣工,对应2020年的出栏量。3)正在筹建的项目,对应的产能是1500-1800万头,基本上地方政府的协议已经签了,合计约2400+万头,对应的就是2022年的2500万头的出栏量。


2018年出栏分布(肥猪口径):前十个月,山东40%,四川15%,陕西8%,河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等都是5%,其他8个省都是1-2%。


中期产能布局:最近几年新建的项目比较多的还是集中在山东和河北这两个地方。


长期产能布局:战略定位是靠近消费区域,主要在8个省养猪:辽宁、河北、山东、江苏(东部沿海四个省,覆盖坏渤海、长三角)、广东、广西、四川、陕西,8个省基本就是公司长期80%的产能。具体来说:1)辽宁中西部,河南的中南部、山东的西北部,环渤海区域辐射京津市场;2)山东的南部、江苏的北部、安徽的北部,淮海地区,辐射长三角市场;3)珠三角,在广西、广东的西北部山区养;4)四川和重庆,西南区域。


扩张进度低于前期预期的原因:以前是2019年就想冲700万头的目标,现在就变成了只能冲击350-360万头。原因主要是:1)内部调整:2季度的极端猪价导致一些项目的建设放缓。相信行业里其他好多企业也都有受影响。2)外部因素:雨季多,导致工期上受影响。公司之前对猪场的工程考核目标是两个180(180天开工,180天竣工),现在内部核算发现,180天的要求还是太高,实际操作中可能都会变成210-220天。


猪场建设成本:肥猪大概1000-1300元/头,母猪大概1.2-1.5万元/头(比温氏、牧原高一些)。主要原因是新建项目的建设成本偏高、环保投入更高。


资金来源:主要通过直接借贷、发债。如果负债率提高至50%以上的话(现在大概40+%),会考虑股权融资。


4.养殖模式


目前绝大部分是类似于温氏,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自繁种猪、把仔猪给农户育肥。


最初对未来合作育肥和自育肥的比例构想是1:3,现在调整为1:1。调整的原因是:1)合作农户的稀缺性:很多公司会选择合作放养的模式,未来几个比较大的养殖公司可能会在合作农户上存在激烈的竞争,2)自育肥可以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低成本,抵抗猪价下行的风险;3)考虑到对合作农户的管理难度更大,认为自育肥的方式更有利于疫病防控。


5.养殖成本


平均约12.4-12.7元/公斤左右。公司目前存在外购仔猪和自有仔猪两种模式,其中自有仔猪育肥的全成本更低。如果扣除留给饲料部门的利润的话,公司的完全成本接近温氏的水平,比牧原还差一点。


同业比较:温氏的成本优势主要是在育种、动保和兽药环节,牧原的优势是饲料配方、集中采购,弱势是财务成本。


6.屠宰布局


为了和养猪业务做匹配,公司的屠宰布局或加快:公司的长期目标是转向猪肉供应商,所以屠宰肯定要发展的。最初的计划是先将养殖规模扩张到1000-1500万头以后,再考虑屠宰。现在受非洲猪瘟的影响,为了和养猪业务做匹配,公司对屠宰的布局会加快。


屠宰扩张可行性:1)有了非洲猪瘟之后,估计大企业去拿屠宰的牌照会更容易。2)地方政府还是很欢迎企业去建屠宰场的,因为有税收。3)背靠集团,公司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会更顺畅。


公司更倾向于轻资产整合模式来加快屠宰布局(租赁之类的)。


饲料业务


1.2018年经营情况


销量:前11个月饲料总量1500-1600万吨,估计全年1600-1700万吨,同比增幅10-11%。1)禽料:突破1000万吨,同比增10-11%。2)猪料:380-400万吨,同比增8-10%。其中母教保料累计销量90-100万吨,同比下降5%(反映出行业中还是在去产能);仔中大猪料累计销量280-300万吨,同比增长10-15%。3)水产料:超过100万吨,同比增20-25%。


吨净利:1)禽料:肉鸡料80-90元/吨,肉鸭料10-20元/吨,蛋鸭料是亏的;2)猪料:前段料大概300元/吨,中大猪料20-30元/吨;3)水产料:普通水产料200元/吨,特水料500元/吨。


2.2019年经营目标


销量:整体销量至少10%的增幅。其中,1)禽料:最确定;2)猪料:确定性会差一些,主要是担心生猪在产产能还在底部;3)水产料:存在不确定性,原因是水产养殖的景气已经持续了2-3年,明年的持续性还不确定,估计水产料行业的整体增速会放缓;但是,公司通过产能的改造、和管理架构的优化,预计明年水产料销量仍有不错增长。从目前水产料的预售情况来看,明年的销量应有增长。


吨盈利:预计明年猪料的吨盈利还会下降,禽料会好一些,水产料相对来说会不确定(供应会多一些)。


3.猪料行业的未来空间


养殖的规模化肯定会影响整个猪料的市场化空间。


未来会存在几种类型:超大型养殖场都是自配料,散户会买预混料、自己配料,但是中小型养殖场仍然会继续外购饲料。原因在于,一般单独开一个猪料场,没有15万吨以上的产量的话其实是不经济的,按3-4头猪消耗1吨饲料来折算,也就是说50万头以下规模的养殖场都是有外购饲料的动力的。


4.新希望 VS. 海大


海大的优势:水产料和蛋鸭料


新希望的优势:肉禽料。原因在于肉禽料的销售是和整个公司+农户的合同养殖在一起的,海大在肉禽料进入较晚、表现上是弱于新希望的。


半年报计提3个亿坏账:主要系内部担保业务发展了很多公司体外的禽养殖合作户。在禽流感+环保拆棚舍等等的影响下,很多养殖户就还不上贷款、跑路了,所以就产生了很多逾期代偿的事情。最终在代垫款体现,在半年报做了坏账计提。


三季报处理了3.5亿资产减值准备:主要系环保禁养限养导致公司的有些屠宰场和饲料厂周围的农户都没了,业务难以为继。


作者:盛夏,熊承慧,彭家乐,朱欣頔;来源:中信证券农业;农产品期货网转载本文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并不表示本网认可文中作者观点。若转载文章作者有认为本网有不妥之处,请致电本网010-51289506联系,本网将立即与您磋商并解决相关事宜。


农产品集购网16988-全国大宗农产品电商交易平台;【白糖、油脂、玉米、大豆、小麦、棉花、豆粕】 免费资源发布、采购对接;报价-下单看行情;灵活、便捷更省心; 点击前往报价,查看大宗农产品行情 http://www.16988.com



评论 登录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码

最新评论

更多

相关新闻

实时行情 更多

    产品 交割地 成交价
    (元/吨)
    成交量
    (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