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集购网
掌上集购网

掌上集购网

集购网客户端

客服服务
交易时间:工作日 9:00-17:00
您好,欢迎来到农产品集购网!

2018年我国粮食市场盘点与2019年展望

2019-02-19

0评论

分享给朋友:

时值岁末年初,回顾2018年粮食市场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并对其进行盘点、梳理、归纳,有利于为2019年工作打下基础,为进一步深化我国粮食市场改革提出更多有参考价值的政策建议。


一、2018年粮食市场回顾


1.中美贸易摩擦与我国大豆进口


中美贸易摩擦是2018年度当仁不让的高频词汇之一。受加征关税政策影响,2018年下半年我国基本停止进口美国大豆、小麦、高粱等农产品。在此之前,中国是美国农产品的重要出口市场。以大豆为例,2015-2017年我国分别从美国进口大豆2841万吨、3366万吨和3285万吨,2018年1-11月从美国进口大豆数量下降至1657万吨(其中7-11月仅77万吨)。从占比来看,2015-2017年美国大豆进口量占我国进口总量的比例分别为35%、40%和34%,2018年1-11月占比下降至20%。此外,我国从美国进口小麦和高粱的数量及占比也明显下降。相比其他农产品,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较高,美国大豆进口减少以后,我国增加了对南美大豆的采购,巴西、阿根廷大豆价格顺势上涨,激发了当地农户种植热情,预计2019年南美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将大幅增加。美国大豆种植面积将下降,全球大豆生产和贸易格局发生显著变化。与此同时,我国政府提高大豆生产者补贴标准,鼓励农户多种大豆;适度放开了杂粕进口市场;推行低蛋白饲料配方,主动减少蛋白粕消费。以上措施均有利于重构国内大豆市场供需格局。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8/2019年度我国大豆进口量为8700万吨,比上年度减少713万吨,降幅7.6%。


中美贸易关系在2018年12月份迎来转机,中国重启美国大豆进口。特朗普政府决定暂缓自2019年1月起加征25%关税的决定,双方表示将继续向取消所有加征关税的方向磋商,中美贸易关系出现缓和。2018年12月中旬,为落实中美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中国重新开始进口美国大豆。但有分析认为,尽管短期内中美贸易关系缓和,未来中美贸易关系走向还是存在变数,美国大豆进口也存在不确定性。


2.临储玉米成交破亿吨与价格上涨并存


2018年国家临储玉米拍卖成交活跃、成交量创历史新高,是玉米市场一大亮点。2018年4月12日至10月26日,2018年玉米拍卖累计成交量为10013万吨,比2017年大幅增加4274万吨,增幅74%。分生产年份看,2013年产玉米成交56万吨,2014年产玉米成交4838万吨,2015年产玉米成交5119万吨。分地区看,辽宁成交1008万吨,成交均价集中区间为1570~1630元/吨;吉林成交3851万吨,成交均价集中区间为1490~1550元/吨;内蒙古成交1428万吨;黑龙成交3726万吨,成交均价集中区间为1390~1450元/吨。


尽管2018年临储玉米成交量超过1亿吨,有效增加了市场供应,但玉米价格仍呈上涨趋势。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显示,2018年12月底,东北地区深加工企业玉米平均收购价为1778元/吨,比上年同期上涨101元/吨;华北地区玉米平均收购价为1955元/吨,比上年同期上涨212元/吨。价格走强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国内玉米饲料及工业消费持续增长,而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呈下降趋势,玉米市场产不足需,未来产需缺口可能扩大,受此影响,企业普遍看好后市,积极采购玉米,带动玉米价格走强。


2018年临储玉米大量成交并不等同于玉米市场缺口很大。农业供给侧改革及种植结构调整实施以来,玉米供需形势逐渐发生逆转,市场预计临储玉米在2019年基本消化完毕。在此预期下,2018年市场主体均在囤粮,无论是深加工企业、饲料企业还是大小贸易商,各主体玉米库存均在增长,创下历史高点。考虑2018年9月底临储玉米出库量为6300万吨左右,仅未出库的玉米结转进入2018/2019年度(10月至次年9月)的数量估计高达3700万吨。再考虑到深加工企业、饲料企业和贸易商的渠道库存,临储玉米结转进入2018/2019年度的数量预计超过5000万吨。庞大的结转库存一定程度上将制约2019年玉米市场价格上涨幅度。


3.托市价和拍卖底价下调促进稻谷去库存


减供给、增消费、去库存是2018年稻谷市场调控的主基调。其中最能体现“减供给”的政策是下调稻谷最低收购价。2018年生产的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为每50公斤120元、126元和130元,比2017年分别下调10元、10元和20元,降幅分别为7.7%、7.4%和13.3%。稻谷最低收购价下调有利于引导农民主动调整种植结构,减少稻谷新增供给,促进稻谷供需回归均衡。


我国从2004年开始实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每年春节后发布当年稻谷最低收购价。从调整历史看,2004-2007年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为每50公斤(下同)70元、72元和75元;2008-2014年连续上调,2014年与2015年为高点,两年均为135元、138元和155元。2016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率先下调,2017年和2018年全品种连续下调。国家实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以来,稻谷产量总体保持增产形势,且产量增幅大于消费增幅。2018年我国稻谷产量比2003年增加5148万吨,增幅32%;同期国内稻谷消费仅增加1156万吨,增幅6.4%,国内稻谷市场逐渐供大于求。


最能体现“增消费”的政策是降低政策性稻谷拍卖底价,提高加工企业参与拍卖的积极性,促进稻谷库存消化。2018年,国家将2014年产托市中晚籼稻销售底价大幅下调770元/吨至2000元/吨,粳稻底价大幅下调670元/吨至2400元/吨。2015-2016年产托市稻谷比此前销售底价下调330~550元/吨;2017年产托市稻谷首次投放,销售底价比当年托市收购价低100~200元/吨。2018年通过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公开竞价交易成交政策性稻谷856万吨,其中2014年产稻谷为682万吨,占比80%,主要是因为2014年产托市稻谷销售底价下调幅度大,且稻谷质量较好,企业采购积极。另有部分不宜存稻谷定向销售给燃料乙醇企业,力争加快稻谷去库存进程。


4.2018年小麦减产但供应有保障


受不利气候条件及政策调整影响,2018年我国小麦产量下降,但小麦库存仍然充裕,供应有保障。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告,2018年全国小麦播种面积为2427万公顷,比2017年减少24万公顷。2017年小麦播期偏晚使得入冬前苗情偏弱,冬季气候干旱不利于小麦进行分蘖;2018年4月上旬河南、山东局部地区小麦受冻害影响,出穗数较少,加之河南南部、湖北北部、安徽中南部小麦收割期间经历持续降水过程,均对小麦单产产生不利影响。2018年全国小麦产量为13143万吨,比2017年减少290万吨。尽管2018年小麦减产,但过去十余年我国小麦产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小麦库存处于高位。国家通过各级储备及托市收购掌握了充足的粮源,为国家调控小麦市场提供有利抓手,2018年小麦减产对市场总体供应影响有限,市场价格没有出现剧烈波动。


在小麦供应总体充裕的背景下,国家继续下调2019年小麦最低收购价,引导农户进行种植结构调整。2019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为每50公斤112元,比2018年下调3元,这是继2018年首次下调之后,第二次下调小麦最低收购价。过去5年小麦最低收购价发布时间集中在10月中下旬,2018年政策发布时间比往年推迟近一个月,也显示出国家对于小麦这一基础口粮品种政策调整的谨慎态度。


自2018年以来,国家开始下调小麦最低收购价,对市场购销模式和价格机制将产生深远影响。一是定价机制发生变化。随着托市价下调,未来小麦市场价格将高于最低收购价,启动托市预案的可能性降低,市场化定价机制将成为主导,农户售粮习惯可能将从托市收购期集中售粮向常年均衡售粮转变。二是种植结构发生变化。未来小麦价格主要由市场形成,“优质优价”特征将越来越明显。普通小麦价格低,种植收益下降,农户种植积极性将下降,优质小麦种植规模将扩大。三是种植面积增加有限。我国小麦库存充裕,供应有保障,未来较长时间内,普通小麦价格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在小麦最低收购价下调引导下,预计未来几年我国小麦种植面积及产量增加的空间有限。


5.2018年我国谷物进口量下降


2018年,除了玉米以外,国内主要谷物品种价格均呈下降趋势,与进口谷物价差缩小,进口利润下降,加上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我国谷物进口总量下降。海关数据显示,2018年1-11月,我国进口谷物1940.2万吨,同比减少18.1%。其中小麦进口量为286.4万吨,同比减少32.1%。我国进口小麦以优质小麦为主,近年来国内小麦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产业端优化升级持续推进,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呈增加趋势,国内优质小麦价格下降。2018年底,华北地区优质小麦平均价格为2702元/吨,低于2017年同期的2860元/吨。与此同时,国际小麦价格由于全球小麦减产而持续走高。2018年1-11月,我国进口大米280万吨,同比减少79.4万吨,减幅为22.1%。国内稻谷去库存背景下,国内外价差缩小,进口利润压缩抑制大米进口。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显示,2018年12月底,广东地区早籼米与越南5%破碎率大米价差收窄186元/吨。2018年1-11月,我国进口玉米310.7万吨,同比增加30.9%,是唯一进口量增加的谷物品种,主要原因是2018年以来国内玉米价格同比上涨,进口利润增加,贸易商进口积极性提高。


2018年1-11月,我国高粱进口量为364.7万吨,同比减少25.6%。主要原因是2018年初中国对自美国进口的高粱进行“双反”调查,虽然5月份一度终止“双反”调查,但7月份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升级,我国对美国进口高粱加征25%的关税,高粱进口再度受到影响,导致全年进口量下降。2018年1-11月,我国大麦进口量为667.2万吨,同比减少19.4%。大麦进口减少主要是因为2018年全球大麦减产,大麦价格高企,进口利润下降。


二、2019年粮食市场展望


2019年,我国粮食市场面临的环境更为复杂。从国际上看,中美贸易关系走向仍将对国内粮食产生重要影响。从国内看,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较高,受国际环境的影响最大;临储玉米库存即将消化完毕,供需形势将发生趋势性变化;小麦和稻谷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将继续推进,稻谷去库存仍是主基调。


1.大豆进口仍存在不确定性


中美经贸摩擦及其引起的外部环境变化,已成为影响全球经济的最大不确定性。2018年底至2019年初中美贸易关系有所缓和,但从长期来看,中美贸易关系走向仍存变数,对我国粮食供需特别是供给侧将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美国大豆进口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在这一背景下,国内大豆供应需要及早安排,一方面努力扩大其他进口来源,另一方面加快调整国内种植结构,确保国内大豆供应有保障。


2.玉米供需将发生趋势性转变


受农业供给侧改革及种植结构调整影响,近三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呈下降趋势。2018年我国玉米面积为6.32亿亩,比2015年下降4259万亩;2018年玉米产量为2.5733亿吨,比2015年减少766万吨。从需求侧看,近年玉米加工产能扩张较快,玉米消费大幅增加,玉米产需已连续两年产生缺口,2019年临储玉米库存消化完以后,供求关系将发生趋势性转变。


3.继续完善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


2014年,我国取消大豆收储制度,改为大豆目标价格补贴,随后调整为生产者补贴,并且延续至今。2016年,我国取消玉米收储制度,国家不再发布临储收购价格,玉米价格完全由市场供需决定,同时给予农户生产者补贴。稻谷和小麦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口粮品种,政策调整必将慎之又慎,但2019年调控方向仍然是深化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加快培育多元市场购销主体,加快消化政策性粮食库存。


作者:胡文忠;来源:中国粮食经济;农产品期货网转载本文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并不表示本网认可文中作者观点。若转载文章作者有认为本网有不妥之处,请致电本网010-51289506联系,本网将立即与您磋商并解决相关事宜。


(责任编辑:石登峰 邮箱:shidf@accfutures.com)

农产品集购网16988-全国大宗农产品电商交易平台;【白糖、油脂、玉米、大豆、小麦、棉花、豆粕】 免费资源发布、采购对接;报价-下单看行情;灵活、便捷更省心; 点击前往报价,查看大宗农产品行情 http://www.16988.com



评论 登录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码

最新评论

更多

相关新闻

实时行情 更多

    产品 交割地 成交价
    (元/吨)
    成交量
    (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