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集购网
掌上集购网

掌上集购网

集购网客户端

客服服务
交易时间:工作日 9:00-17:00
您好,欢迎来到农产品集购网!

期货研究“路”在何方

2012-11-26

0评论

分享给朋友:
 日前,中国证券报记者对26家期货公司的相关研究员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对目前工作状况表示“基本满意”或“满意”的只有三成,明确表示“不满意”或“不太满意”超过六成。

  虽然有众多期货研究员对自己当前的处境表示担忧,但为何期货业人才缺口却高得惊人;虽然公司设立相关研究部门,但为何有质量的研究报告却鲜见;期货业的迅猛发展已成无法逆转的大趋势,但缘何期货研究人员却缺乏“安全感”和“成就感”……诸多“怪相”是不是“无解”?期货研究领域究竟“路”在何方?

  “待遇过低、急需提高”是研究员们抱怨的首要问题,他们多数期望年薪能稳定在15万元以上,少数希望能达到基金和券商研究人员薪酬水平。

  “我们的工资都不好意思说出来。”面对记者的打听,今年27岁的小谭尴尬地笑了笑。2010年她从某名牌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北京一家期货公司做分析师,工资由最初的3000元涨到现在的5000元。但每月的房租就花去大半,加上交通、吃饭等,基本上月月都透支。上个月赶上两个同学结婚,无奈之下,她只好求救于已退休的父母汇来两千元。

  “为了使手头宽绰些,我准备将租的房子退了,和同事合住一个单间,这样就不用向父母要钱了。”小谭说。

  “公司对研究部门定位不清晰,指导思想不明确”也是抱怨内容。调查结果表明,公司管理目标和考核标准不明晰,研发部门同工不同酬现象普遍,研究员地位低、不受重视,甚至整个部门沦为打杂的机构。而研究员辛辛苦苦做出的各种报告,大多缺乏实践意义。

  30岁的王立(化名)是一家大型期货公司研发部负责人。他2008年就进入期货行业,先后就职于3家公司,工资由最初的3000元/月涨到现在的7000元/月。作为研究部门负责人,每天的工作非常繁杂,既要给总经理当好秘书,又要应付日常研究管理工作,很少有时间能够静下心来继续研究。谈起现阶段的工作心得,他感叹道:“操着当高管的心,挣着卖白菜的钱。”

  在这份涵盖了26家期货公司的调查问卷中,券商系、传统期货公司和现货系期货公司均占相应比例。结果显示,目前各期货公司研究员按研究范围可分为宏观、股指策略、金属、能源化工和农产品等;按能力、水平分为首席分析师、高级分析师、中级分析师和初级分析师等。他们的月收入基本上在3000元—16000元,多数介于5000元—8000元。

  调查显示,目前期货公司研究部门在规模和研究水平等方面差异显著,但专业分工和运作模式等基本上没有本质区别,特别是券商系期货公司比较重视研究,都有自己的研究所甚至研究院。不过经营指标都比较模糊,没有硬性考核,成本一般由总部来承担。

  工作内容方面,包括静态报告(如日报、周报、月报、年报等),动态报告(如品种调研报告、投资策略报告等),套期保值方案,给客户的专业指导,短信服务以及投资咨询和资产管理等其他要求。有些公司还要求组织实施专项课题研究、大型研讨会和投资报告会等;多数公司对研发部门没有经营任务要求,但规定研究员必须在媒体上发表一定数量的署名文章,以提升公司形象。

  研究员缺乏成就感

  你个期货“啃老族”

  你个期货“月光族”

  本报记者 王超

  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漫画 / 孙武

  行业内挽留不足、行业外诱惑不断,结果导致不满足现状的从业人员加速外流,期货行业沦为整个金融市场的人才培养基地。“一名金属行业研究员,在期货公司能拿到8000元的月薪就不错了,但转到基金或券商,每月拿2万元很正常。”英大期货副总经理甘正在说,研究领域是学而优则仕,期货行业是“研究优而跳”。他担忧的是,随着对期货投资限制的放松,基金、券商、私募信托对期货研究人员的渴求将越来越多,而要寻找人才,只能从期货公司挖。

  “我们公司的一名年轻研究员,量化分析能力很强,设计的程序化交易产品给客户也带来了显著效益,最近被客户以80万的年薪直接挖走了。”一名接受调查的研究员告诉记者。

  甘正在认为,与其他金融行业相比,目前最大问题是:研究领域越来越齐平,但行业和待遇的差距越来越大。期货研究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已经扩散到整个金融领域。因为混业经营时代,期货公司服务的客户包括基金、券商、银行和私募等领域,相应地,期货研究也要和这些行业的研究水平相匹配。但期货公司比较弱小,在待遇层面无法留住相应人才。

  现象背后更是人才的奇缺和培养的艰辛。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持有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证书的仅3万人左右,而行业总体人才缺口高达20万人上下。注册的期货人员仅为证券从业人员数量的1/10,不及银行从业人数的1/100;与美国5万多人的规模相比,我国期货行业人才规模显得远远落后。

  转换思维见曙光

  “缺乏个人发展机制,公司对研发人员过于追求短期化和数量化效果,重业务、轻研发”,也是研究员们普遍反映的问题之一,但个别公司着手改革,并初见成效。某大型期货公司研究院副院长崔先生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研究人员是“宝贝”,研究部门不是成本中心,是创收的源泉。目前该公司一改过去研发部门的“面子工程”做法,通过让研究人员直接服务客户,实现了公司和客户利益的高度一致。

  “以前是我们请客户吃饭,现在完全颠倒过来了,往往是客户请我们吃大餐。”崔先生说,以前维护客户,不外乎吃饭、喝酒和娱乐,逢年过节送礼物。“只能拼这个,否则客户就被其他公司抢走了。”他说,但现在有了研究部门的纵深服务之后,营业部工作量就减轻了许多,也不用经常陪客户喝酒了,一年也就一次两次礼节性拜访,因为客户看重的是公司的高端知识服务,能挣的时候多挣些,赔钱的时候少赔些,只有这样才能留住客户。

  在这种体制安排下,营销人员开发客户,得到了手续费分成。除此之外的咨询服务费、信息费等归研发部门所有。前台、中台良性互动,形成纵深的一揽子服务,使得客户对公司的依存度更高。“别的公司大打价格战,我们反其道而行,不断提高手续费,客户却越来越多。”他说。

  “过去拜访客户,基本上不受客户待见,因为拜访的目的不外乎催促客户多交易,给公司多挣手续费,而从不考虑客户的盈亏和感受。”崔先生说,中台介入后,无形中解决了过去一直未能解决的弊端——期货公司多挣钱只能让客户多炒单,但多炒只能让客户多赔钱。现在充分做到了客户与公司的利益一致——挣钱时候帮他多挣,亏钱时候帮他少亏。

  这种安排也使得研发人员受益匪浅。因为直接接触一线客户,后者提出的需求都是最前沿也是最现实的问题,能把他们服务好,研究水平自然就提高了。而且,从客户那里获得咨询费、信息费,基本上都直接发给相应的研究员,研究员积极性也提高了。这样,不仅统一了客户、公司和研究员的利益,还解决了研究和实战脱节的难题。

  崔先生给记者讲了个案例。有些聪明的大客户选择期货公司时候采用竞标办法,邀请几家公司上门做投资路演,最终选谁,取决于谁的行情分析深刻、准确。上个月,他代表公司去竞标一家大型产业客户,入围的有十几家期货公司,凭借多年来在农产品领域的积累和雄厚的研发实力,崔先生带领的团队成功捕捉到8月中旬至9月初的豆粕上涨行情,并根据国内外市场变动,警示豆粕期货价格在9月初有见顶可能,建议客户应及时转换投资思路,提前做好风险管控。这份预测准确的投资建议不仅完全征服了客户,也使得客户所属的整个集团上下大加赞赏。竞标结果毫无悬念,客户很快选择崔先生的期货公司办了开户手续。

  崔先生所属业务团队的成功也引起了业内专家的注意。这些专家向记者总结了三大经验:期货公司应逐步建立分析师职业发展和培养规划,使得研究人员有清晰的职业目标和可实现的路径,形成从入门到专家阶梯型发展的专业职称系列和考评薪酬体系;关注研发人员的成长,加强关怀,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以应用型研究为导向,通过产品策略的落地以服务于业务部门和客户,满足市场需求,有效利用研究资源,促进公司业务发展。


农产品集购网16988-全国大宗农产品电商交易平台;【白糖、油脂、玉米、大豆、小麦、棉花、豆粕】 免费资源发布、采购对接;报价-下单看行情;灵活、便捷更省心; 点击前往报价,查看大宗农产品行情 http://www.16988.com



评论 登录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码

最新评论

更多

相关新闻

实时行情 更多

    产品 交割地 成交价
    (元/吨)
    成交量
    (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