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集购网
掌上集购网

掌上集购网

集购网客户端

客服服务
交易时间:工作日 9:00-17:00
您好,欢迎来到农产品集购网!

2011我国食用植物油进出口贸易监测报告

2012-08-15

0评论

分享给朋友:

       据海关统计,2011年1-12月,我国进口食用植物油656.8万吨,比上年同期(下同)减少4.4%;价值77.1亿美元,增长28%;进口均价为每吨1175美元,上涨33.9%。同期,我国出口食用植物油12.2万吨,增加31.5%;价值2.1亿美元,增长69.7%;出口均价为每吨1711美元,上涨29%.2011年1-12月我国净进口食用植物油644.6万吨。


  一、2011年1-12月我国进出口食用植物油的主要特点


  (一)月度进口呈“W”型、出口呈倒“V” 型走势,12月进、出口均价环比皆涨。由于2010年尾呈现出高进口规模态势,2011年第1度进口量从1月的61万吨开始连续两个月环比减少,直至7月份之前进口规模均在50万吨以下。进入下半年,由于国庆、中秋“双节”带动,7、8两月进口量一举升至69.6万吨、69.3万吨的高位, 9月、10月略有回落但月度进口仍在50万吨以上。由于2012年春节较上年提前,11月、12月进口量再度呈上升态势,12月进口量达73.1万吨,同比增加7.7%,环比增加8.5%,创下2011年以来月度进口量新高。


  与此同时,进口均价自2010年12月突破千美元大关后逐月攀升,2011年5月涨至每吨1239美元的年内高点,之后连续4个月环比下跌至9月的每吨1183美元,10月回升至每吨1210美元,11月小幅跌至每吨1174美元后12月回升至每吨1178美元,同比上涨17.5%,环比上涨0.3%.


  2011年我国食用植物油出口呈明显的倒“V”型走势,在5月创下1.6万吨的年内新高后,连续7个月环比回落,12月仅出口6895吨,同比减少14.9%,环比减少7.3%.与此同时,第3季度我国食用植物油出口均价呈现逐月环比下降趋势,7月出口均价为每吨1716美元,9月已回落至每吨1654美元, 10月一举回升至每吨1866美元,处于年内高位,11月轻微回落至每吨1853美元后12月再度涨至每吨1901美元的年内新高,同比上涨30.6%,环比上涨2.6%.


  (二) 一般贸易是进、出口的主要方式,加工贸易进、出口同时减少。2011年,我国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食用植物油521.9万吨,略增0.1%,占同期我国食用植物油进口总量(下同)的79.5%.同期,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方式进口122.7万吨,减少9.1%,占18.7%;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4万吨,减少63.8%(图3)。其中12月,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食用植物油62.1万吨,增加6.9%,占同期我国食用植物油进口总量85%;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方式进口10.5万吨,减少44.7%,占14.3%;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4484吨,减少28.7%.


  2011年,我国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食用植物油8.8万吨,增加92.9%,占同期我国食用植物油出口总量的72.4%;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1.7万吨,减少46.7%;以边境小额贸易方式出口1.3万吨,增加13.4%.其中12月,我国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食用植物油4708吨,减少12.9%,占同期我国食用植物油出口总量68.3%;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1449吨,增加5%,占21%;以边境小额贸易方式出口537.5吨,减少55.1%,占7.8%.


  (三)自东盟和阿根廷进口增加,自加拿大、巴西和美国进口减少;亚洲占出口9成份额。2011年,我国食用植物油的前3位进口来源地分别是东盟、加拿大和巴西,自东盟进口470.2万吨,增加9%,占同期我国食用植物油进口总量的71.6%,其中:自马来西亚进口306万吨,增加14.1%;自印度尼西亚进口163.9万吨,增加0.6%.同期,自加拿大进口52.6万吨,减少42.4%,占8%;自巴西进口50.9万吨,减少43.7%,占7.7%;自阿根廷进口44.5万吨,增加45.9%,占6.8%;自美国进口24.3万吨,减少14.6%,占3.7%.其中12月,我国自东盟进口食用植物油51.4万吨,增加3.3%,自阿根廷进口6万吨,增加10.3倍;自加拿大进口5.6万吨,减少56.5%;自巴西进口3.8万吨,增加12.1%;自美国进口1.5万吨,减少86.8%.


  2011年,我对亚洲出口10.9万吨,增加19.7%,占出口总量近9成。其中:对香港出口1.7万吨,减少34.1%,对东盟出口1.5万吨,减少27.1%;对日本出口6043吨,减少18.2%;对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分别出口9878吨、8860吨和5613吨,激增8.7倍以上。12月,我对香港出口食用植物油1982吨,减少3.5%;对东盟出口826.3吨,减少44.2%.


  (四) 棕榈油进口逆势增长占7成,初榨豆油和初榨低芥子酸菜子油进口均不同程度下降,豆油出口下降。2011年,我国进口棕榈油470.2万吨,增加9%,占同期我国食用植物油进口总量的71.6%,其中棕榈液油460.9万吨,增加12.2%;进口初榨豆油114.2万吨,减少14.6%,占17.4%;进口初榨低芥子酸菜子油54.5万吨,大幅减少43.4%,占8.3%.12月,我国进口棕榈液油49.3万吨,增加10.2%,占67.5%,进口均价为每吨1107美元,同比上涨13.2%,每吨比11月下跌14.6美元;进口初榨豆油9.1万吨,大幅减少36.9%,占12.4%,进口均价为每吨1287美元,同比上涨33.3%,每吨比11月上涨34.2美元;进口初榨的低芥子酸菜子油6.8万吨,减少48.5%,占9.3%.另外,进口初榨的葵花油或红花油4.5万吨,增长68.9倍。


  2011年,我国出口豆油5.1万吨,减少13.8%,占同期出口总量的42%;出口花生油8745吨,增加12.3%;出口菜子油和芥子油3275吨,减少13.9%.12月,我国出口非初榨的豆油及其分离品2768吨,减少29.1%,占同期我国食用植物油出口总量的40.1%,出口均价为每吨1478美元,上涨18.3%,每吨比11月下跌129美元;出口非初榨玉米油及其分离品1297吨,增加52.1%,占18.8%,出口均价为每吨1757美元,每吨比11月下跌28.6美元;出口非初


  榨花生油及其分离品1092吨,增加67.7%,占15.8%,出口均价为每吨3012美元,上涨34.7%,每吨比11月上涨了285.5美元。以上3大油类出口量占出口总量的74.7%.


  (五)国有企业主导进口且大幅增长,私营企业主导出口但降幅明显。 2011年,我国外商投资企业进口食用植物油261.4万吨,减少16%,占同期我国食用植物油进口总量的39.8%.同期,私营企业进口193.2万吨,增加5.7%,占29.4%;国有企业进口147.2万吨,减少4.8%,占22.4%;集体企业进口55万吨,增加42%,占8.4%.12月,国有企业进口食用植物油24.8万吨,增加54.6%;外商投资企业进口22万吨,减少46%;私营企业进口20.4万吨,减少1.9%.


  2011年,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食用植物油6.3万吨,增加11.3%,占同期我国食用植物油出口总量的51.5%;私营企业出口4.3万吨,增加30%,占35.4%;集体企业出口9684吨,增加19.7倍;国有企业出口6396.2吨,增加1.3倍。12月,私营企业出口食用植物油3297吨,减少25.3%,占同期我国食用植物油出口总量47.8%;外商投资企业出口2437吨,减少27.2%,占35.3%;国有企业出口923.3吨,增加2.1倍。


  (六)天津、江苏和广东为进口3大省,山东、辽宁和黑龙江为出口3大省。2011年,进口前3位省市是天津、江苏和广东,天津和广东分别进口158.3万吨和87.4万吨,增加3.3%和21.6%,江苏进口110.2万吨,减少6%.以上3个省市进口量共占同期我国食用植物油进口总量的54.2%.12月,天津进口食用植物油17.2万吨,增加9.7%;北京进口11.1万吨,增加14.4%;广东进口8.4万吨,增加1.3倍。


  2011年,我国出口前3个省市为山东、辽宁和黑龙江,其中山东和黑龙江分别出口4.1万吨和2.1万吨,增加2.5倍和30.1%;辽宁出口2.4万吨,减少7%.以上3个省市出口量占同期我国食用植物油出口总量的70.7%.12月,黑龙江出口食用植物油2119吨,减少13.7%;广东出口1533吨,增加18.6%;山东出口994.4吨,增加87.1%.


  (七)进口前15位企业中民营企业居状元榜眼,出口前15位企业外商投资企业集中度高。2011年1-12月,进口前15位企业中有8家进口增加、6家进口减少,1家同期无进口记录。前3家企业年进口量均超50万吨,私营企业云南惠嘉进出口有限公司位居第1,集体企业侨建工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居第2.排第6、第9和第10位的三家国有企业均出现进口规模萎缩的情况,新上榜国有企业中储粮油脂(天津)有限公司排第14位。前15家企业进口量占进口总量的68.8%。同期,我国植物油出口量前15位的企业中,前2位均为外商投资企业,其中出口量排第1位的山东三星玉米产业科技有限公司出口2.1万吨,快速增长5.3倍,占出口总量高达17.3%,其它14家企业出口量所占比重均低于10%.前15家企业出口量共占出口总量的69%,其中有8家为外商投资企业。


  二、2011年我国食用植物油进口量呈现下降趋势的原因


  (一)受国际食用油价格高企和宏观调控措施影响进口回落。2011年,受气候恶劣、全球油脂油料供应偏紧、生物能源高速增长等因素影响,国际食用油价格持续高位,2008年和2009年每吨食用植物油的进口均价分别为722美元和877美元,而2011年的进口均价已上涨为1175美元;此外,上半年为稳定物价,国内采取了一些宏观调控措施,食用油进口动力减弱,亦令食用植物油进口总体呈量减价扬的态势,下半年受节日因素影响进口才有所增加。


  (二)我国食用油消费量进入增长低速期。本世纪初,由于国民收入和人口的增长以及城乡消费结构变化推动我国油脂消费需求快速增长。据悉,2006年以前,我国在人均GDP1000~3000美元的阶段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年均增长为8.2%,当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后这一增长降至3.8%,随着人均GDP不断增加,2008年以来我国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继续放缓1.根据日本和我国台湾省的经验,人均GDP达到3000-8000美元的阶段,人均年消费食用油稳定在20千克左右。2008年,我国人均GDO已突破3000美元大关,随着我国人均食用油消费接近日本等东亚发达地区消费水平,人口增长速度也从十年前的7.58%回落到2010年的4.79%2,未来我国油脂消费增长空间有限,可能年均增长将回落到2%左右的水平。2009年,我国食用植物油进口量达到了816.3万吨的高位,之后两年连续环比下降至600万-700万吨的水平。


  (三)贸易管制影响和国内菜籽油抛储对进口形成一定替代作用。一方面,受前段时间我国限制自加拿大染有黑脚病的油菜籽进口,从而抑制我国自加拿大进口菜籽油的积极性,而我国2011年95%的菜子油和芥子油进口均来自加拿大;另一方面,我国自2010年10月份至2011年6月,共累计投放14批临储菜籽油,实际成交140.70万吨,成交率达88.2%4,对进口形成一定替代作用。受这两方面影响,我国今年月度进口初榨低芥子酸菜子油数量明显减少,其中6月更仅进口52.7吨,全年整体进口规模大幅减少43.4%.


  三、近期我国食用植物油进口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棕榈油进口高于需求,融资性质凸显。我国食用植物油在整体进口量下降的情况下,棕榈却逆势增长,当中部分棕榈油贸易可能出于融资目的。2011年5月以来,棕榈油价格呈下跌趋势,至当前内外倒挂差约为1000元/吨5.2012年初,国内主要港口棕油库存总量70万吨左右,已连续第7周环比上升,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远高于去年同期36万吨的库存水平6.棕榈油库存高企,一方面原因为棕榈油需求减少:由于近期为棕榈油的消费淡季,加之棕榈油主要用于与方便面和食用油勾兑,近期地沟油严打力度加强,降低了棕榈油散装勾兑的的需求,2012年经济增长预期回落则进一步降低棕榈油作为食用油的用量;另一方面,棕榈油船期短周期短的融资特点进一步显现,部分具有海外棕榈油种植园及加工厂的油脂企业将其海外棕榈油以高价卖给国内的融资公司,融资公司将棕榈油运到国内后会以相对低价抛售达到融资的目的,该油脂企业在国内设立的油厂又以低价买入,对于这样一个跨国集团而言,通过高卖低买来赚取内外倒挂价差利润。


  (二)天气因素或影响未来全球棕榈油豆油供应。一方面,根据厄尔尼诺气候与棕榈油产量关系研究显示,在厄尔尼诺气候22-24个月后,其对于棕榈油残留影响将会再次显现,2011年最后一个季度和2012年初将是上次厄尔尼诺气候现象的最后表现,预计短期内东南亚棕榈油将出现小幅下降,马来西亚2011年12月棕榈油库存料降至5个月低点;另一方面,阿根廷大豆种植一直面临干旱问题,如果2012年1月份阿根廷不能获得有效降雨,当年大豆产量或将与2008年相似,大幅减产30%7.


  (三)国内油脂价格涨幅仍然高于整体物价,本土企业缺乏价格话语权是硬伤。2011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一直维持高位运行,1月份涨幅达4.9%,此后逐渐走高,7月份更是达到6.5%,创年内新高。虽然12月CPI涨幅回落至4.1% 创15个月新低,但当中油脂价格上涨6.6%,仍然高于整体水平8.我国油脂价格上涨过快,与本土企业价格话语权不高有着直接关系。据悉,我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跨国粮商参股控股了64家,并控制了我国75%以上的油脂市场原料、加工及食用油供应。我国每年消费的2000多万吨食用油中,对外依存度达到70%以上。最近,中储粮油脂公司推出其首个小包装食用油品牌“金鼎”,国有企业打造优势品牌,进军食用油终端市场,由益海嘉里、中粮和鲁花领军的食用油市场局面有望被打破,将会对国内油脂油料市场的现状产生积极影响。


农产品集购网16988-全国大宗农产品电商交易平台;【白糖、油脂、玉米、大豆、小麦、棉花、豆粕】 免费资源发布、采购对接;报价-下单看行情;灵活、便捷更省心; 点击前往报价,查看大宗农产品行情 http://www.16988.com



评论 登录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码

最新评论

更多

相关新闻

实时行情 更多

    产品 交割地 成交价
    (元/吨)
    成交量
    (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