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集购网
掌上集购网

掌上集购网

集购网客户端

客服服务
交易时间:工作日 9:00-17:00
您好,欢迎来到农产品集购网!

“保险+期货”为新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构筑坚实屏障

2021-04-30

0评论

分享给朋友:
  红枣期货上市两周年

  2019年4月30日,随着红枣期货不断跳动的红绿数字显示在郑商所交易大屏上,远在祖国边陲的新疆枣农将享受到金融市场不断创新发展带来的红利,红枣产业也将借此机会提质升级。

  经过两年的发展,红枣期货整体运行情况稳定,市场认可度逐步提升,产业客户参与积极性较高,企业风险管理手段更加丰富,“保险+期货”等惠农工具陆续推出,助力红枣期货达到了“仓单注册量变好、产业客户参与度变好、功能发挥变好”的“三好”效果。

  供大于求现象突出产业急需避险工具

  作为我国独有的特色农产品期货品种,红枣期货的成功上市和平稳运行,依赖于我国完整的产业链和庞大的市场基础。据了解,中国红枣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占世界红枣总产量的98%。新疆因其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政府在红枣种植方面的大力推广,成为我国红枣的主产区。

  随着近几年红枣步入盛果期,市场供大于求现象日益突出,价格持续下降,红枣种植收益不断下滑,出现“枣贱伤农”的现象,枣农和红枣现货企业避险需求日益强烈。事实上,红枣价格持续下跌,造成与之直接挂钩的新疆枣农“钱袋子瘪了下去”。2015年之后,红枣现货价格进入下跌周期,枣树种植收益逐年下降,承包他人土地或者非优势产区的枣农更是面临亏损的窘境,枣农种植积极性差,撂荒外出打工的人员不断增多。

  与此同时,红枣加工行业面临着巨大的产品价格下跌和库存贬值风险。红枣期货上市之前,由于没有合适的避险工具,产业主体对于红枣价格下跌没有很好规避风险的手段,这使得新疆红枣加工产业遭受了重大打击,大量的中小红枣加工企业由于经营不善破产倒闭。红枣期货上市之后,郑商所通过大力开展红枣“保险+期货”试点的方式,积极助力解决“枣贱伤农”问题。此外,红枣加工企业也拥有了避险工具,新疆的龙头红枣加工企业纷纷组建期货团队参与套期保值,中小型红枣加工企业则通过仓单点价等模式规避风险。

  近年来,尽管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地方特色农产品逐渐走出乡村,步入市场,但特色农产品仍面临着“规模小、布局散、链条短,品种、品质、品牌水平低”的先天性问题。不过,这些问题在红枣期货的不断普及中逐渐得到改善。

  “红枣作为特色农产品,自身具有特色农产品产业的特点:一是红枣现货产业链环节简短,集中度低,易形成‘重种植、产量,轻管理、质量’的现象;二是红枣产业主体大多集中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运用金融工具的经验有限,对使用期货等风险程度较高的工具存在一定抵触和畏惧心理;三是红枣现货标准繁杂,并且现货市场交易更偏向主观的感官检验,市场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使红枣现货价格不透明,议价空间较大;四是近几年红枣产业供大于求情况凸显,压制价格上扬,导致市场关注度较高,但大多持观望态度。”一位资深市场人士向期货日报记者表示。

  价格透明、标准明晰一系列指标可视化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对于较为传统的红枣产业,在红枣期货上市后,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很多关键指标“看得见”了。比如,盘面价格能够带给枣农一些卖价信息,质量标准也不再完全依靠“手抓眼看”,而是有了一系列可视化指标……可以说,期货和现货优势互补,促进了红枣产业链上下游向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

  “红枣期货上市后,市场运行稳健,公开、透明、权威的市场价格逐步形成,标准化分级理念得到认可,企业风险管理手段更加丰富,为红枣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动力。期货价格成为红枣种植、生产、消费的风向标。期货价格是市场化价格,能够高效率地反映市场各类信息和供求关系,为产业各经营主体提供了生产、加工的价格参考依据。”好想你物产有限公司红枣高级分析师段淑敏表示。

  毫无疑问,产业发展壮大需要统一的质量标准。段淑敏介绍说,红枣期货交割标准改变了红枣现货市场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贸易流通主要依靠“手抓眼看”“一货一议”的情况,效率更高,体现优质优价,助力红枣产业提质增效、做大做强。期货交割标准也间接提升了业内现有加工水平,红枣企业积极参考期货标准,对产品质量内控体系进行升级,引进自动化色选机,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同时节约了人工成本。红枣期货交割标准的推出促进红枣产业从“手抓眼看”到“机挑筛选”、从“一货一议”到“同质同价”的转型。

  此外,期货交割标准也间接提升了业内现有加工水平,许多红枣企业积极参考期货标准,对产品质量内控体系进行升级,红枣期货标准逐渐成为企业加工红枣的标准依据。在新疆阿克苏地区,聚天红果业总经理何军告诉期货日报记者:“红枣期货的上市助推了企业提升加工标准,拓宽了企业销售渠道。按基准交割品加工的红枣价格比正常贸易流通加工的红枣高出0.5元/公斤,相较原有加工贸易流通的方式,通过加工基准交割品并从盘面卖出,企业多盈利十余万元。现货企业为了加工符合期货标准的仓单,开始大量引入色选机等设备。不仅如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等地,对购买色选机给予一定的补贴政策,进一步刺激了红枣加工企业购买色选机的热情。”

  据沧州地区一家色选机销售企业的负责人介绍,该企业在2020年销售了220台色选机,是2019年的4倍。色选机已经逐步在红枣加工企业中普及,间接反映了产业对标准化生产认识的不断提升,有效促进了红枣产业农业现代化建设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为改善红枣产业检验标准具有较大主观性的现状,2020年郑商所联合济南果品研究院和沧州智能科技开始研发红枣期货感官检验仪。2021年4月,针对该仪器进行了收官验收评审会。会上,新疆中检集团红枣检验负责人周彤表示:“研发红枣期货感官检验仪对红枣企业、质检机构及交割库的检验环节具有提质增效的意义,能有效避免由检验人员替换带来的主观检验误差,使感官质检水平保持在更稳定、可持续的状态。作为辅助质检人员的检验仪,能够降低质检人员工作量、提升判断水平,通过与新疆中检及河南中检的对比评审,红枣期货感官检验仪器的研发能够达到98%的准确率,符合研发预期。”

  功能发挥逐步显现企业重视风险管理

  随着参与主体丰富、交割实践增加,期货价格发现功能逐步显现。据记者了解,在红枣期货上市初期,沧州某枣业企业尝试性利用红枣期货规避现货经营风险,当期货价格在11200元/吨附近运行时,企业负责人考虑到当时现货价格处于10500元/吨,期货升水现货,决定在11200元/吨附近卖出6手期货仓单进行套期保值。最终,期货价格回落,现货价格相对坚挺,负责人再次决定对期货头寸进行平仓了结。

  “红枣期货是一个新工具,我们卖了几十年的枣都不知道还能这样卖枣。从不懂红枣期货到熟练运用,对沧州红枣企业来说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虽然刚开始大部分红枣企业不懂如何运用和操作期货,但现在已经有一小部分红枣企业开始去尝试,等到有企业成功运用红枣期货,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了解期货工具对企业经营的积极意义。”沧州某枣业企业相关负责人说。

  经过两年的发展,红枣期货的成交量和持仓量都出现显著增长,服务实体经济的基础得以夯实。截至2021年4月29日,共成交3610.89万手(单边,以下均以单边计),日均成交7.41万手,日均持仓3.80万手。

  随着产业主体对红枣期货标准的熟悉,以及对仓单购销等依托仓单业务的普遍运用,仓单注册总量同比达到了翻数倍的效果。上市两年间,红枣期货累计交割过9次,共计交割6185吨,2020/2021年度红枣期货仓单数量相较上一年度明显增加。截至目前,红枣仓单总量为1593张(7965吨),有效预报536张(2680吨),共计10645吨,仓单总量已经达到去年同期的3倍,上升幅度达到201.99%。

  对此,新疆果业集团副总经理王玉山向期货日报记者表示:“今年红枣期货仓单增量主要来自新疆交割仓库,说明新疆地区红枣加工能力相较往年逐渐上升。红枣期货上市促使新疆红枣加工企业提升自身加工能力,促进了红枣加工行业向新疆转移的进程,加快了新疆红枣产业升级的步伐。同时,红枣期货仓单数量大幅上升,加快了红枣期现价格回归的步伐,为基差贸易、仓单购销等期现业务在红枣产业的普及打下坚实基础。进一步说明,红枣产业主体对红枣期货的关注程度明显上升,红枣期货的风险规避功能得到了更好发挥。产业主体对红枣期货标准的认可,也说明红枣期货正在朝着健康、成熟的方向发展。”

  市场培育程度深化“保险+期货”成重要抓手

  红枣期货上市之初,产业主体运用期货的方式较为单一,以传统的套期保值为主。经过对市场持续性培育,红枣产业主体管理风险的模式更加多样化,基差交易、场外期权等新型业务模式逐渐成为企业风险管理的“常规武器”,包括新疆果业集团、好想你健康食品在内的龙头企业大力开展以期货定价的仓单购销业务,其他中小企业也开始逐步尝试相关业务。通过这种模式,不仅规避了企业的价格风险,而且拓宽了企业的销售渠道,加快了企业的资金周转率,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实现一举多得。

  据记者了解,巴州戈壁枣业于2020年11月8日开始加工红枣期货仓单,2020/2021年度加大了原料收购,比市场售价高出0.5元/公斤采购本乡红枣原料,一亩地就能多卖出200多元,平均每户红枣总产量3.6吨,每户增收3400元。

  “红枣期货解决了卖枣难的问题,不愁订单,也不用担心资金回款,只要认真做好期货标准就可以了。”巴州戈壁枣业负责人程贵军向期货日报记者解释说,因为有了期货订单,才敢大量收购原料,甚至敢于个别时候高出市场价收购原料。这两年因为加工期货仓单,收购量增加了300%,以前收购的原料因为周转资金和缺少订单等问题,会以原料的形式卖给沧州。然而,现在把红枣原料留在了本地加工厂,不仅解决了卖枣难问题,提高了枣农收益,而且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问题,比没有加工期货仓单前用工量增加了50%,用工时长增加了3倍。

  不仅如此,红枣产业主体积极探索和研究新的风险管理模式,龙头企业逐步尝试包括含权贸易、订单农业在内的新业务模式,并有望起到示范作用,将新的模式和经验在红枣产业中推广,更好地发挥红枣期货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

  记者了解到,为有效控制经营成本,规避经营风险,新疆现代农业发展集团成立了期货部,利用集团子公司叶河源果业(交割库)及红枣期货市场,一是以期货订单模式与合作社形成仓单销售,锁定了前端合作社及果农的种植利润,达到了每亩净利润1500元;二是以仓单质押模式,解决前端合作社收购加工资金短板,扩大合作社加工产能,合作社预计加工仓单2000余吨,企业垫付资金1000余万元;三是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优势,复制现有模式逐步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合作联社,保证农户收益。

  “根据近两年的期货运营情况,尤其是红枣期货上市对叶河源果业经营成本和利润的稳定,以及对前端农业合作社和果农种植收入上了一道保险,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向南发展、聚集人口、提质增效、果农脱贫致富带来积极影响。”新疆现代农业发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义辉说。

  与此同时,“保险+期货”成为服务新疆地区特色产业重要抓手。2021年2月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健全农业再保险制度,发挥“保险+期货”在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这是“保险+期货”连续6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而这项措施屡屡被提及的背后,是其已经成为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助力。

  2020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5周年,同时也是期货市场成立30周年。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曾在期货市场服务新疆经济发展座谈会上提出,资本市场要结合新疆特色优势产业,为新疆经济发展提供高水平金融服务。为此,郑商所结合新疆地区的特色农产品——红枣与金融市场融合,交出了令市场满意的答卷。

  红枣期货上市当年,郑商所即开展了5个红枣“保险+期货”试点项目,982户枣农累计获得288.54万元的保险赔付。2020年郑商所进一步扩大试点规模,共支持开展11个红枣“保险+期货”项目(包括两个“农民合作社+场外期权”项目),到期赔付2554.05万元,惠及枣农19074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077户,户均获赔1339.02元。值得一提的是,以中信期货牵头的新疆麦盖提红枣“保险+期货”县域覆盖项目顺利完成1863.7万元赔付,赔付率高达120%,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4167户在内的6200余户枣农,其中少数民族占比96.7%。麦盖提位于我国新疆西南边陲,属于“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2020年1月退出贫困县序列。

  “项目顺利完成,契合了证监会提倡的积极开展‘保险+期货’试点、积极助力新疆将资源特色转化为产业优势、促进新疆稳定与发展、响应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扩大特色农产品‘保险+期货’试点的要求。”中信期货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项目成功打造了“期货公司+保险公司+农信社+果业公司+地方政府”紧密联动的合作模式,具有示范带动效应,助力麦盖提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及红枣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保障麦盖提贫困枣农收入、实现脱贫攻坚的伟大战略做出了重大贡献。




来源:期货日报;作者:邬梦雯;农产品集购网转载本文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并不表示本网认可文中作者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稿酬未付和其他任何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512-65716709#8012。


(责任编辑:刘霞 邮箱:liuxia@accfutures.com)

农产品集购网16988-全国大宗农产品电商交易平台;【白糖、油脂、玉米、大豆、小麦、棉花、豆粕】 免费资源发布、采购对接;报价-下单看行情;灵活、便捷更省心; 点击前往报价,查看大宗农产品行情 http://www.16988.com



评论 登录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码

最新评论

更多

相关新闻

实时行情 更多

    产品 交割地 成交价
    (元/吨)
    成交量
    (吨)

相关推荐